VeryCD:我們要做1999年的GOOGLE

2010-08-28 10:48:18來源:西部e網作者:

  兩年以后,上海人黃一孟仍然清晰地記得2003年秋天的那個晚上。窗外秋風陣陣,窗內21歲的黃一孟卻心急如焚,“赤膊上陣的心都有了”。

  當時,閑在家中的黃一孟,剛剛從上海大學退學一兩個月。他為自己2002年底注冊的一個“VeryCD”域名,做了一份精細的商業(yè)計劃,打算跟風推出“個人CD定制”的電子商務網站。“既可以賺點小錢,也很符合自己看電影聽音樂的愛好!秉S一孟回憶說,可是,自2003年1月對網友開放以來,VeryCD網站很長時間沒有起色——來者寥寥,且都是友情出演的熟人。

  類似的感受再一次出現(xiàn)在2005年夏天的一個下午。VeryCD網站正處訪問高峰期,每天近500萬的訪問量使得8臺服務器幾近癱瘓。原定上架的兩臺服務器,沒有用電許可證而一直不能到位。另一頭,不斷有網友在網站因超載而碰壁。無法可想,黃一孟只能四處求助,最后從別處找了一臺來應急。

  今非昔比。VeryCD的成長速度,已經遠遠超出黃一孟自己的想象。甚至,當他這兩天忙著接收各種獲獎信息時,他還有一種做夢的感覺。不過,這并不妨礙這個技術青年以及他的網站迅速地為人所知,并引來成批的VC(指風險投資商)投資排隊。

  開始于電騾

  這一切源自一個叫“電騾(eMule)”的軟件。支持這個軟件的,是一種名為“P2P”(Peer to Peer的縮寫,一種端到端傳輸技術)的時髦技術。通過這種技術,人們可以直接連接到其他用戶的計算機、交換文件,而不是像過去那樣連接到服務器去瀏覽與下載。

  黃一孟找到這種軟件,完全是一種偶然。那時,世面上有不少BT和電驢(eDunkey)軟件,以及使用這些軟件的網站。埋頭為“個人CD定制”網站尋找更多影音資料的他,卻在一番搜索鏈接后發(fā)現(xiàn)德國人默克版(Merkur)公布的P2P開源軟件eMule軟件。這種直接點對點交互的新理念使得他眼前一亮,用過之后更是一種激動的幸福!坝谑前裡Mule漢化改寫,再加上個性化的影視音樂收藏網站創(chuàng)意,就誕生了VeryCD網站的雛形!秉S一孟回憶道。

  那個時候,黃一孟完全沒有意識到,一個崇尚個體互動的互聯(lián)網時代正滾滾而來。他對網絡的認識還停留在劉韌《中國.com》中制造數(shù)字英雄的時代。他當時的美好愿望就是“可以把網站扔在那,提升人氣,然后再另外弄一個電子商務網站與之對接,將人氣轉換為財氣”。于是,他每天還得發(fā)愁,怎么提高網站的點擊率,怎么讓更多的人習慣去他的網站看看。另一面,周邊一些人氣旺盛的搜索網站和門戶網站,也常常讓他眼紅。

  VeryCD迎來日訪問量達200人記錄的那一天,黃一孟特意截屏以示慶祝。但很快,他就開始來不及截屏了。“先是幾百人幾百人地增加,后來就是幾萬人幾萬人地攀升,到2003年底,VeryCD的日訪問量一下子沖到100萬,擠爆了中國頻道的虛擬主機!彼χf。

  日訪問量的突然節(jié)節(jié)攀升,讓黃一孟開始反思。“什么東西觸發(fā)了這個市場?”“為什么有那么快的發(fā)展速度?”“這種速度是否可怕?”“發(fā)展電子商務的固有想法是否已經過時?”“應該搶先做出來,還是只跟風?”……這些問題不斷地在他腦子里冒出來,讓他莫名興奮。在那片不明方向的混亂中,他似乎隱約地看到,互聯(lián)網的核心價值正開始回歸技術本質,一個令人向往的交互、互動、參與、共享的網絡正在誕生。相應的,VeryCD這樣原本默默在做信息共享服務的個人網站,也勢必能在這個網絡時代中體現(xiàn)自己的商業(yè)價值。

  但這只是個開始。下一步怎么走?這成了黃一孟必須面對的問題。2004年的中國互聯(lián)網,已經錯過了賣創(chuàng)意的潮流。VC對投資日趨理智,同類的P2P網站更是不少見。黃一孟完全不可能像過去的數(shù)字英雄那樣,拋售VeryCD,然后抽身而退。

  無論是主動還是被動,結果都是一樣的——黃一孟最終挺身而出,決定拼一拼。很快,VeryCD迎來了第一臺服務器,并且,結束了黃一孟的SOHO身份。2004年5月,他在上海市天山路租了一間10平方米的小屋,第一次組織起自己的創(chuàng)業(yè)團隊——這個3人團隊中,有兩個只是前來幫忙的學生。

  確定收入模式

  VeryCD的前途充滿了想像力。但哪怕僅從財務數(shù)字上來看,這也并不是一次“免費的旅程”。反觀收入模式,據易觀國際新媒體研究部分析師陳海瀅介紹,當時的P2P網站主要采用三種方式——對軟件收取使用費,把廣告內嵌到軟件中以及直接拍賣網站廣告位。更有甚者,一些P2P網站不惜網站變得面目全非而不斷地將具有盈利點的內容添加進去。

  作純粹的P2P網站,以拍賣廣告位及接受網友贊助作為收入來源,這是VeryCD的選擇。甚至,在廣告位的數(shù)量上,這個網站也堅持“每頁不超過兩個,出再多的錢也不增設”。不是沒有誘惑。隨著訪問量總數(shù)超過1億、2億,來自廣告商的誘惑更加明顯。另一面,來自網友的反饋意見卻不容樂觀——他們提出異議,頁面上出現(xiàn)的廣告位太多,會消耗網站體驗的快感。廣告商與網友的博弈,以后者獲勝而告終。

  這樣的結局并非毫無征兆。2000年,剛剛學會上網的黃一孟,一時激動寫下“讓收費網站去死”這句話。事隔多年,他仍然覺得這話并沒有說錯。作為“MP3分享計劃”中的一部分,當年靠提供盜版音樂下載來牟利的眾多“收費下載網站”,此后也真的死了不少。因為,“在分享互聯(lián)網時代中盈利無可厚非,但如果以犧牲技術中性為代價,那么這種盈利勢必不會長久。”

  這是VeryCD最早從其他同行中吸取的教訓。后來,當早期“不務正業(yè)”的P2P網站紛紛落馬時,這個教訓又被進一步闡述為——第一不要過早商業(yè)化,第二要集中精力于P2P技術!耙恍㏄2P公司總是試圖在同一時間做很多事情,他們幾乎把自己的本行都忘記了。”黃一孟嘆息道。

  說這話時,黃一孟已經將VeryCD從天山路搬到市區(qū)的江蘇路,辦公面積從一室戶升級為兩室一廳。更為重要的是,這時他的創(chuàng)業(yè)團隊中來了另一個技術青年戴云杰。戴是黃一孟的高中同學,自稱“自從觸網,生活中就只做一件事:學習互聯(lián)網。”

  拒絕VC

  兩個志同道合的年輕人碰到一塊,更是將“G-FANS(Google的崇拜者)”特質發(fā)揮到極致——注重技術,并在技術上精益求精。他們甚至一塊定下VeryCD的宗旨:VeryCD永遠不會讓使用eMule的用戶付錢。

  前進的方向自此明朗化。P2P和開源軟件正在形成一種很自由的文化——用戶在使用eMule的時候,偶然間找到自己根本沒想到能找到的資源,這種激動是VeryCD所追求的;而VeryCD以后開發(fā)的功能,不追逐“技術多高端、多流行,能融到多少投資”,只想讓用戶看到后,有一下激動的心跳:原來還能這么玩。

  不僅如此。VeryCD還試圖將這些心動過后的用戶凝聚在一起。沒有市場部,完全依靠網站本身。在反復測試后,網站從原有的純論壇模式,過渡到了“資源索引頁+資源搜索引擎+論壇”的形式。

  事實證明,這種努力是值得的。服務器集群幾乎以每月1臺的速度增長,每天有50萬人訪問他們的資源頁,3萬人下載他們的eMule版本。讓人咋舌的訪問量,更是吸引來劉韌的網站“365key”。后者提出,通過雙方網站的“收藏此頁”建立鏈接,以便網友“竄門”。

  VC也聞風而動。他們紛紛過來拍著這兩個年輕人的肩膀說:“我們合作吧!

  那是2005年春節(jié)過后,第一家VC找上門來。IDG(國際數(shù)據集團),這家最早進入中國市場的美國風險投資公司之一,已經在中國投資了上百家公司。他們希望投資VeryCD,然后將其與此前剛剛投資的另一家P2P公司POCO整合成一家。

  終于可以抽身而退了,黃一孟卻“不舍得了”,不愿“VeryCD”就此消失是主要原因。但是,當另一些VC作出讓步、提議只作單純投資的時候,他又拒絕了。

  事實上,黃一孟不動心是不可能的。在此之前,他甚至一度心慌過。只有廣告收入以及少量網友贊助,這只能讓VeryCD勉強實現(xiàn)收支平衡。而居高不下的訪問量能否最終化成生產力,還是未知數(shù)。但是,當壓抑不住的VC投資熱情開始試水后,他猛然看到了互聯(lián)網長久以來形成的經濟內生力量。VC的急于介入,某種程度上讓他安心,并印證了他所走道路的正確性。但他不愿意VC真的介入。

  可以說,這一次,技術青年再次體現(xiàn)了自己的偏執(zhí)。他們認為,與VC這樣的資方背景相比,VeryCD的技術力量不夠“強大”,現(xiàn)在談合作,只能使VeryCD處于下風,甚至可能喪失在技術完善上的話語權。而這是他們最不愿意看到的。

  未來走勢

  那么,拒絕了VC的黃一孟,下一步要做的,仍然是帶領他的團隊完善技術,并繼續(xù)擴大流量,“希望明年能夠像1999年的Google一樣。”

  眾所周知,“1999年的Google”,在車庫辦公,一個4人團隊剛剛翻了一番,成員們最樂于做的事情就是埋頭鉆研技術。但這并不遮掩他們的光芒。他們每天處理的搜索達50萬次,被媒體關注,被網友追捧。到當年6月,第一筆風險投資使得Google最終勢不可擋地走向了世界。

  黃一孟希望他們也能如此。他為此做的第一個準備工作,就是注冊成立了一家公司——“上海維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”。原有的辦公室也已經容不下迅速發(fā)育的VeryCD。他們搬到了番禺路時代大廈的新辦公室。員工人數(shù)也翻了一番,達到8個人。黃一孟和戴云杰也作了分工,前者負責管理,后者主管技術。

  轉型后的黃一孟,遇到的第一個難題就是招聘員工。毫無經驗的他,幾次讓面試冷場,以至于他不得不在記事本寫下要問的問題。戴云杰的擔子更是沉重。按網絡法律專家趙占領的理解,P2P四種主體涉及侵權,包括軟件平臺提供者、種子提供者、下載者和種子匯聚發(fā)布網站。而唱片和電影巨頭在美國早已開展了針對上述四類主體的大規(guī)模維權行動!霸诿绹揞^針對BT的官司大多數(shù)取得了勝利。”趙占領表示,他們把訴訟移到中國是必然的趨勢。

  顯然,光有技術也是不夠。尤其在互聯(lián)網如此慘烈的發(fā)展環(huán)境下,必須有一位高超的管理老手,來掌舵VeryCD,使其順利航行。雖然黃一孟和戴云杰兩人親密協(xié)作,共同分擔公司所有的角色。但是,隨著VeryCD的進一步壯大,它需要一個更嚴格的公司結構體系,一位業(yè)界高手!澳菚r候,VeryCD或許已是2000年的Google,有VC,并且能吸引到更專業(yè)的管理團隊。”黃一孟說,那樣,VeryCD才算開始了一個新的時代。

關鍵詞:VeryCD

贊助商鏈接: